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国内外新闻动态

C4深加工:链条增值结构为王

来源:互联网2018年10月15日

阅读次数:

  9月29日,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省首届儒商大会高端化工产业论坛上,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UOP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公司将继续加强丙烷脱氢项目投资,向丙烯下游拓展,拉伸C4产业链,增强盈利和抗风险能力。

  同处淄博的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也将眼光瞄准了C4深加工,计划总投资106亿元的“汇丰石化炼化一体化和高端新材料”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将重点拉长C3、C4产业链。目前,仅山东地炼企业瞄准C4下游深加工,就规划了至少5个百万级别的轻烃综合利用项目。

  随着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未来石化下游产品向功能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C4等石化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完善链条:资源在延伸中增值

  过去十几年,齐翔腾达专注于C4下游深加工,将石油加工的副产品转化为甲乙酮、丁二烯、MTBE、异丁烯、叔丁醇、顺酐、异辛烷、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建成较为完善的C4产业链,规模效益逐步凸显。而45万吨/年低碳烷烃脱氢装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齐翔腾达C4深加工产业链基本完善,实现了对C4资源的“吃干榨尽”,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加。

  “联合装置生产,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产品工艺路线设计紧凑,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将C4原料中的4个组分转化成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齐翔腾达董事长车成聚介绍说,公司对生产装置进行了柔性设计,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总体盈利最大化。

  综合利用:混合C4大有“钱途”

  据专家介绍,原料C4因制造途径的不同,可分为混合C4及炼厂C4。混合C4是重要的石油化工资源,炼厂C4主要用于制作燃料。氧化脱氢技术可将混合C4烯烃中的丁烯-1和丁烯-2转化为丁二烯,再将丁二烯加工生产成各种橡胶。

  正是得益于在丁二烯产品上的发力,齐翔腾达近几年业绩增长迅猛。财报显示,齐翔腾达上半年实现营收76.22亿元,同比增长60.83%;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56.02%。该公司也是唯一一家专注于C4深加工产业链的化工生产企业。

  但在C4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我国目前出现了一种“重烯烃,轻烷烃”的趋势。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C4烯烃的大部分都能做到精细化利用。这就造成C4烯烃资源极度紧缺,而C4烷烃资源却相对略显充裕。专家认为,应加大C4烷烃资源的开发利用,扩大C4下游产品多样化。

  深圳前海博扬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增钧建议C4综合利用可向多领域涉足,譬如利用活泼烯烃开发新单体,通过加氢可开发多种新化学品,开发多路径生产可降解树脂等。他还建议C4企业应快速转型,用“三去三改”实现重组。“三去”即尽可能停掉脱氢、芳构化和异构化装置,“三改”即对醚化、烷基化和酯化进行重整扩大,将烷基化和加氢工艺组合加工粗酚,酯化与水解或加氢工艺结合生产仲丁醇汽油。

  油品升级:要求C4产业加快转型

  近期,乙醇汽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燃料乙醇的全国推广,将给炼化行业,特别是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为主要产品的C4产业带来影响。

  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去年9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乙醇汽油中含氧化合物不得超过0.5%。这意味着MTBE、醚化汽油将不能作为汽油高辛烷值调和组分使用,国Ⅵ标准汽油质量升级将面临降烯烃与提高辛烷值的新挑战。

  近年来,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利用,MTBE得到长足发展,一段时期甚至成为炼油厂利润的主要来源。但乙醇汽油推广将终结MTBE的汽油添加剂市场,将对C4产业链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少专家建议C4产业链企业需要提前布局,开发异丁烯高附加值加工利用的新技术,有效支撑炼化企业的持续发展。

  据介绍,异丁烯选择性叠合—加氢技术以混合C4为原料,将异丁烯选择性叠合生成三甲基戊烯,再加氢生成异辛烷。丁烯非选择性叠合—加氢技术则以含或不含异丁烯的混合C4为原料,在专用固体酸催化剂和较苛刻的条件下,可将C4中的所有丁烯转化为叠合产物,叠合产物加氢生成的异构烷烃混合物以异辛烷为主要组分。上述技术可以用于新建装置或MTBE装置的改造,为精细化工合成或DCC增产丙烯和乙烯过程提供优质原料等。

  有专家指出,在未来发展中,汽油升级大趋势决定了广阔的深加工市场前景,然而扩能及自用原料愈多,将加重C4资源的供应压力,对C4价格带来影响。特别是随着炼厂自建烷基化项目的不断上马,C4资源的供需状况更显紧张,8月份山东C4单吨产品的月涨幅近千元。在当前石化产品价格上扬和C4资源需求升温的驱动下,地炼企业对原料的探寻步伐也将更为坚定。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