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化学品市场处于低谷之时,巨额并购就会接二连三地到来,今天又添了一桩。
继此前宣布合并的美国化工公司陶氏化学和杜邦之后,著名特殊化学品企业---瑞士科莱恩(Clariant)也于昨日宣布,将与美国亨斯迈公司正式合并,总价值高达200亿美元的新公司定名“亨斯迈科莱恩”。基于2016年的财务数据,总销售额约132亿美元的这家新企业也将分别登陆两地证券交易所。虽同在特殊化学品领域,但彼此各有侧重的业务体系,也将使整合的互补性有所显现。
董事会成员人数相等
此次交易采取的是全股票合并模式,不过科莱恩、亨斯迈在新公司仍有不同持股,分别为52%、48%。董事会成员来自两家企业,人数对等。科莱恩的CEO郭海力将任新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彼得·R·亨斯迈(美方企业总裁兼CEO)则继续在合资公司中担任同类职务。
新公司的全球总部位于瑞士普拉特恩,运营总部则设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伍德兰市,计划在2017年年底完成交易。
“两家企业的联手,将实现更为广泛的全球覆盖,创造更可持续的创新能力,把握新的增长机遇,” 郭海力表示。而彼得·R·亨斯迈评价道:“我积极地促成了此次合并。我在过去的十几年,对郭海力十分尊敬、信任,期待与他共事。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也将提供稳健的财力和灵活性。”
亨斯迈去年营收下滑
两家公司去年的销售数字,恰恰反映了化工业仍然处于持续困境的这一基本面,彼此抱团取暖也有了充分的理由。
2016年,科莱恩营收58.47亿瑞士法郎(约合60亿美元),同比增长2%。亨斯迈虽然也取得了96亿美元的营收,却同比降低了6%。原因之一是部分产品(如下游涂料及建筑市场等)需求的疲软,价格提升不易。
然而,合并之后彼此之间的互补效应也会适时显现。
科莱恩现有的业务单元有四类:护理化学品、塑料和涂料、自然资源、催化剂。其中塑料和涂料、护理化学品分别创造了25.25亿瑞士法郎、14.65亿瑞士法郎的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的43%、25%,因此两项总和也占科莱恩收入的近70%。
亨斯迈的主要板块则集中于五大类:颜料与添加剂、聚氨酯、功能产品、纺织染化、先进材料。此前已宣布IPO的颜料与添加剂业务(Venator材料公司)将按原定计划执行,今年夏天有结果。因此未来进入新公司的亨斯迈,也带入了四块资产。其中,最具价值的是“聚氨酯”和“功能性产品”,去年营收36.67亿美元、25.01亿美元,虽同比降了4%、15%,但两项合计仍占亨斯迈收入的60%以上,地位可见一斑。仅以聚氨酯为例,亨斯迈就在中国、美国及荷兰三地拥有世界级的MDI此生产基地,20个下游配方工厂。
由于刚刚宣布合并,因此这次行动对两家企业的亚太和中国地区业务、人员的影响,暂未体现。
截至去年,科莱恩在中国大陆的收入为4.738亿瑞士法郎,约占全球的11%,分支机构为14家,员工约1442人。其亚太地区的收入占全球比重为24%。亨斯迈没有公布其在华员工的总数,而据第一财经掌握的公开材料显示,亚太区员工为4000人,销售额也占全球比重的24%。尽管目前还不得知两家公司的合并是否会引发裁员,但从过往跨国企业的并购案可判断,关闭部分工厂、优化人员之举将是必由之路。
科莱恩的历史可追溯至1886年成立的Sandoz公司。企业真正的创立时间则是1995年,2年后它就吸收了德国Hoechst的特种化学品业务,此后出手并购了英国、瑞士等多类化学品业务及公司,如今成为欧洲著名的特殊化学品企业之一。亨斯迈的开创时间是1970年,当时名为亨斯迈包装容器公司。通过战略性收购也日趋壮大。
这两年,化工企业的大并购可谓是一桩接着一桩。目前来看,全球最大的涂料企业PPG正谋求对同行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的收购,斥资将达200多亿美元。还在进行的另一重大并购案则源自于中瑞双方:中国化工集团计划斥资数百亿美元收购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公司,目前此交易已获中国、墨西哥、欧盟及美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的批准,且今年5月19日中方也完成了对先正达要约的第一次交割。陶氏化学与杜邦集团的合并也尚未收官。就在去年,德国制药及化工集团拜耳(Bayer)也与美国农药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Monsanto)达成了660亿美元的收购协议。(第一财经网 王佑)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南京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