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期刊专利论文

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CATIA2022年09月29日

阅读次数:

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李 傲1,2,龙银桃3,廖艳梅3,叶晓兰4,任 军4,郭万忠2,赵 军2,刘 渊4

(1.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晋能控股集团,山西 大同 037000;

3.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教育部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

4.贵阳学院材料磨损与腐蚀防护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工程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5)

 

摘要

     以聚四氢呋喃醚、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了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并利用核磁共振(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仪(TGA)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分析手段,对共聚改性的聚氨酯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型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35.2 MPa,断裂伸长率为65%。此外,该共聚型聚氨酯表现出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在60 ℃条件下,保温30 min时,就可以完全进行自修复。

关键词

共聚;自修复;聚氨酯;性能

引言

      聚氨酯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其一般由二异氰酸酯与二醇或二胺反应制备[1]。其中,刚性的氨基甲酸酯部分为硬段,大分子二醇部分为软段。聚氨酯材料因自身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形变能力、优异的硬度调节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溶剂性而被誉为“第五大塑料”[2]。聚氨酯材料目前主要有聚氨酯纤维、聚氨酯泡沫、聚氨酯胶粘剂和聚氨酯涂料等几大类[3],因聚氨酯的种类繁多,且性能可调节性强,被广泛用于煤炭工业、交通建筑、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和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4]。聚氨酯材料虽然性能优异,但其作为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受到刮擦、穿刺或在其他外力作用下而产生物理损伤。普通的聚氨酯材料一旦产生损伤,则会对其自身的性能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使其使用安全性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特别是对于一些危险行业(煤炭工业),某些时候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因此,聚氨酯材料如能自发地对发生机械损伤的部位及时地进行修复,则不仅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更有助于提升聚氨酯材料的使用安全性。目前,根据自发修复损伤的机制,自修复聚氨酯可以分为外援型和本征型两大类。外援型主要通过在聚氨酯内包埋未反应的材料,当聚氨酯受到损伤后,包埋的反应物继续反应,从而实现对物理损伤的修复。然而,外援型存在修复次数有限,很难长久地保持自修复的能力[5]本征型自修复聚氨酯主要为聚氨酯分子链内的动态化学键或其他超分子力的作用而实现聚氨酯的自发修复。与外援型自修复聚氨酯相比,本征型自修复聚氨酯不依赖修复剂,在材料破坏或损伤时发挥动态化学键或其他超分子力的可逆作用,从而使聚氨酯具有无限次的自修复功能[6]。正因如此,制备本征型自修复聚氨酯日渐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7-10]。本文使用聚四氢呋喃醚、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共聚改性的自修复聚氨酯,并利用核磁共振(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FT-IR)、差 示 扫 描 量 热 仪(DSC)、热 重仪(TGA)、万能力学试验机和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自修复聚氨酯进行表征,以期获得自修复性能和热-机械性能优异的本征型自修复聚氨酯。

 

1 实验

1.1 试验原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4-苯二甲醇、四氢呋喃,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N-甲基吡咯烷酮,分析纯,重庆江川化工有限公司(使用前用CaH2干燥处理);甲醇,分析纯,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2 试验仪器

BSA-124S 型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DZF-6050 型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VANCE III 400 MHz型核磁共振谱仪(NMR),德国布鲁克公司;iS 50 型傅里叶红外 光 谱 仪(FT-IR),美 国 赛 默 飞 世 尔 公 司 ;TGA/DSC-1 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美国梅特勒-托利多公司;TG209F1 型热重分析仪(TGA),德国耐驰公司;3365 型万能力学试验机,美国英斯特朗公司;Axio Scope.A1 型光学显微镜,北京普瑞赛司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制备

1.3.1 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

将预先熔化的聚四氢呋喃醚称量后,装入带有强力搅拌、冷凝回流和氮气入口的三口瓶中,然后按照聚四氢呋喃醚、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物质的量比为1∶2∶2的比例加入氮气保护的三口瓶中。打开电动搅拌器,加入一滴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 80 ℃搅拌反应 2 h;随后加入计量的1,4-苯二甲醇,并继续在 80 ℃搅拌反应 2 h,加入适量的 N-甲基吡咯烷酮以降低体系的黏度。反应结束后,待体系降至室温,将反应体系在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沉淀,将所得白色黏稠状沉淀物在40 ℃真空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得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

 

 

1.3.2 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样条的制备

取一定量干燥后的聚氨酯,并将其溶解于四氢呋喃,配制成质量浓度为 30% 的溶液;随后将该溶液倒入特定的聚四氟乙烯模具之中,并于60 ℃干燥8 h,随后在真空条件下于80 ℃干燥12 h。

1.4 测定或表征

(1)结构表征:采用1H-NMR、13C-NMR 和 FTIR法进行测定。

(2)热分析:采用DSC 法进行测定。取一定质量的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将其置于铝坩埚中,加盖密封。测试条件为氮气流(60 mL/min)保护,从室温升温至 150 ℃,恒温 3 min;随后降温至-50 ℃,恒温3 min;随后以20 ℃/min的升温速率从-50 ℃升温至150 ℃。

(3)耐热性:采用 TGA 法进行测定。取一定质量的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将其置于刚玉坩埚中。测试条件为氮气流(60 mL/min)保护,以 20 ℃/min的升温速率从50 ℃升温至800 ℃。

(4)力学性能:按照 GB/T 1040.1—2018 标准进行测定,在室温下以 50 mm/min 的拉伸速率进行。样品制备成哑铃形,每个样品的几何尺寸为10 mm×2 mm×1.5 mm。每个样品测试3次,拉伸强度取其平均值。

(5)自修复性能:将薄膜状的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用手术刀轻轻割出肉眼可见的划痕,随后将其置于配备热台的光学显微镜上,于60 ℃下观察划痕恢复的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核磁氢谱分析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核磁氢谱(1H-NMR)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 2 可知:胺基基团中 Ar—NH—C=O 键的化学位移(δ)分别出现在8.91 ppm和9.84 ppm处,这说明甲苯二异氰酸酯通过共聚反应已经成功被引入自修复聚氨酯的化学结构之中。此外,苯环中芳香氢的化学位移分别出现在 7.00 ppm 和 7.63 ppm- 2 - ( 203 )第31卷第4期 李 傲等 共聚型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处,因为在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化学机构中有甲苯二异氰酸酯中的苯环结构。另外,扩链剂1,4-苯二甲醇同样含有苯环的化学结构,因而导致其峰型较为杂乱。软段聚四氢呋喃中氢的化学位移出现在 1.57 ppm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甲基的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因为受到胺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而出现在2.12 ppm。以上1H-NMR的分析结果可以初步证明,已经成功制备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

 

 

2.2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核磁碳谱分析

合成产物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核磁碳谱(13C-NMR)曲线,如图3所示。

 

 

由图 3 可知:聚氨酯分子链中—NH—C=O 的化学位移(δ)出现155.53 ppm附近,软段聚四氢呋喃中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出现在 70.59 ppm 处。此外,苯 环 中 碳 原 子 的 化 学 位 移 出 现 在 120.00~140.00 ppm范围内。因为本文中制备的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既有甲苯二异氰酸酯中的苯环,又有1,4-苯二甲醇中的苯环,因此造成了苯环中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较为杂乱。同目标产物核磁氢谱的结果一致,上述数据同样表明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已经成功制备。

2.3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产物的红外光谱,如图4所示。

 

 
由图 4 可知:在 1 700 cm-1出现了典型的 C=O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在 2 980 和 2 950 cm-1出现的特征吸收峰归属于饱和 C—H 的伸缩振动。此外,在1 480~1 550 cm-1处出现了苯环骨架振动的特征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 3 300 cm-1处出现了N—H 的伸缩振动特征峰,这说明成功制备了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
2.4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DSC分析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在消除热历史条件下,测得的二次升温DSC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 5 可知:虽然为线性的聚氨酯材料,但共聚改性后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72.5 ℃。因此,其在室温条件下可以表现为力学性能优异的塑料质材料。此外,选择 60 ℃为其自修复的温度,同样也显著低于共聚改性自修复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 DSC 分析不难看出,通过共聚改性,向聚氨酯分子链内引入刚性的苯环结构有助于提升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提升聚氨酯的耐热性。
2.5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热稳定分析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热失重曲线,如图 6所示。

 

由图 6 可知:共聚改性的聚氨酯存在两段明显的热失重阶段,其中第一段热失重发生在 270~350 ℃范围内,第二段热失重发生在400~480 ℃范围内。第一阶段对应的是聚氨酯分子链中软段的分( 204 ) - 3 -中 国 胶 粘 剂 第31卷第4期解过程,而在较高温度范围内发生的第二阶段的热失重对应于聚氨酯分子链内硬段部分的降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共聚改性的聚氨酯,其起始分解温度(热失重为5%时的温度)高达280 ℃,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除此之外,共聚改性聚氨酯在800 ℃时的残炭率约为13.5%,远远高于文献报道的仅利用聚四氢呋喃、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 1,4-苯二甲醇制备的聚氨酯材料的残炭率,甚至高于文献报道的耐热性聚氨酯[11],这再一次体现了共聚改性对提升聚氨酯的耐热性有很大帮助。
 
2.6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分析
聚氨酯分子链是由软段与硬段构成的高分子,聚氨酯的力学性能主要与硬段结构和含量密切相关。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7所示。

 

好的力学强度,其拉伸强度高达35.2 MPa,断裂伸长率为 65%。表现出良好的力学强度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一,采用共聚的手段向聚氨酯分子链内引入了含有刚性苯环结构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其二,本文中使用的扩链剂为1,4-苯二甲醇,其化学结构中同样含有刚性的苯环结构;其三,本文制备聚氨酯时 R 值较高(R=6),从而也使得制备的聚氨酯中硬段含量较高。以上三个因素共同赋予了聚氨酯优异的力学性能,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赋予聚氨酯较高力学强度的同时,硬段含量过高或刚性苯环含量较大时,会导致聚氨酯的断裂伸长率降低。
2.7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的自修复性能分析
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其中不仅存在羰基与胺基之间的氢键,此外,在聚氨酯分子链中引入含有苯环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含有苯环的扩链剂1,4-苯二甲醇,二者之间可以形成强烈的 π-π 堆叠作用,从而也有助于共聚改性聚氨酯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自修复能力。为进一步对其自修复性能进行表征,本研究对聚氨酯弹性体的修复效率进行了测试,利用手术刀将聚氨酯薄膜表面切割出肉眼可见的划痕,并在不施加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将带有划痕的样条置于带有热台的显微镜下观察划痕的自修复过程,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样条仅在5 min后划痕就几乎消失不见,在经过 30 min 的自修复后,几乎完全修复划痕,这说明制备的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在其分子链内氢键和π-π堆叠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修复功能。

 

3 结 论
 

(1)利用聚四氢呋喃醚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甲苯二异氰酸酯为硬段,以 1,4-苯二甲醇为扩链剂制备了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材料。

(2)通过1H-NMR、13C-NMR 和 FT-IR 的表征,确定成功制备了目标聚氨酯。此外,制备的改性聚氨酯表现出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72.5 ℃)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其初始分解温度(Td5%)高达 280 ℃,而且其800 ℃的残炭率为13.5%。

(3)制备的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35.2 MPa,断裂伸长率为65%。该共聚型聚氨酯表现出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在60 ℃条件下,保温30 min时,就可以完全进行自修复。

(4)本研究所制备的共聚改性自修复聚氨酯在氢键和π-π堆叠的共同作用下,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其在电子器件、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方便阅读,本文移除了脚注。如有需要,请参阅《中国胶粘剂》2022年4月 第31卷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