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是一种能够将被粘物连接起来的物质,通常被涂在被粘物表面。在生产粘接件产品时,选择适宜的胶粘剂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胶粘剂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粘接组合件
粘接组合件的整个加工过程直接影响胶粘剂的选择。粘接前被粘面表面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粘接效果,如果不能改变它,那就要选择与这种表面相匹配的胶粘剂。在粘接完成以后,整个被粘接件的加工方法,如切削、冲压、加温、冷冻、浸渍等,在选择胶粘剂时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被粘材料的性质
被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在粘接前所需的表面制备状况,也是选择胶粘剂的重要因素。选择目标是扩展接头上的粘接程度,使接头在受试时粘接是内聚破坏,而不要在胶粘剂和被粘体界面上发生接头破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胶粘剂的高强度表现。
3、被粘材料的强度
低强度材料可能比胶粘剂还要脆弱,如织物、毛毡或某些类似木材的材料等,因此可能接头破坏发生在材料内部。对这类应用所选的胶粘剂允许粘接件在其材料经受得住的任何物理条件下使用,而且无粘接破坏的危险就可。
4、胶粘剂的形态
溶剂型胶粘剂在粘接热塑型薄膜或其复合薄膜时使接头的边缘起褶皱,而它们对硬质热塑型材料的作用常常减少了对材料表面处理的要求。
5、粘接体受力情况
胶粘剂从柔性的未干的材料变成韧性的、硬的固体,其内聚强度性质大幅度变化,约几千N/cm2。其内聚强度的增加是胶层能承受不同应力的根本原因,但内聚强度的形成也是粘接体内应力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对胶粘剂有特殊强度要求的应用中,考虑粘接应力是必要的。
6、被粘体和胶粘剂的相容性
当被粘体与胶粘剂不相容时,将导致粘接件的粘接破坏,甚至胶粘剂的组成之一与被粘体不相容时也是如此。如金属部件受到酸性(或碱性)胶粘剂的腐蚀;柔性塑料中的增塑剂迁移到胶粘剂,导致界面粘接破坏;胶粘剂中溶剂或挥发物对塑料薄膜的作用等。
7、粘接过程的要求
在工厂或装配线生产中,确定的装配环境可能限制粘接产品对胶粘剂的选择。与粘接过程相关的典型因素有胶粘剂的形态、胶粘剂的制备和应用方法、涂胶和粘接(叠合)之间允许的时间、胶层的固化温度和使用温度、不同温度下粘接强度的变化率等等。
8、使用条件
对每一种装配件来说,选择胶粘剂时必须考虑到粘合件在所期望的整个使用期中,在使用条件下必须维持的强度。